政工科曾昭斌摘自枣矿集团网站
“咱们干煤矿的,安全是‘天字号’大事……”刚见到胡彬,他的“婆婆嘴”就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瘦小的身板,朴实的穿着,古铜色的脸庞,不大的眼睛透着坚毅的神采,他就是田陈煤矿综采二区职工胡彬。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20多年,从没有出现过违章和事故。
“有人说,干煤矿不违章很多活就没法干,我不这样认为。也有人问我这么多年没有违章是怎么做到的,我觉得,那就是要认准一个理,安全不出事,工作要干好,责任心是关键。”胡彬笑着说。
安全工作就要“小题大做”
“安全工作繁杂琐碎,无论生产还是生活,都不能怕麻烦。样样事情只要坚持以‘小题大做’的态度去处理,就一定会出效果。”胡彬说。
有一次上夜班,胡彬在工作面看到一名职工站在皮带上作业,立刻上前制止,而这名职工却说道:“你又不是安监员,你管那么多干嘛。” 胡彬说:“虽然我不是安监员,但是我看到你违章作业,也有义务和责任劝阻你。万一出现了事故,怎么办?”这名职工虽然不服气,但还是点点头接受了劝阻。
还有一次,中班快收工时,按照惯例胡彬要进行最后一次隐患排查,当他查到一部机头时,看到清扫器皮子里帮已经被磨得快没了,必须重新更换皮子,此时一名职工说道:“快下班了,一个清扫器得做一个多小时,凑乎一个圆班吧!”胡彬坚持道:“我理解大家的心情,干一个班了谁不想早上井,但这样会给下个班留下隐患,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故障。”在他的坚持和带动下,大家齐上阵,隐患很快就被排除了。
类似这样的事在胡彬身上还有很多,因为太较真,有人就嫌他管事太多。一名与他关系较好的职工曾悄悄对他说:“如果把你的头蒙起来,谁都想把你揍一顿。”但胡彬依然如故,该坚持的还是坚持。
2015年刚参加工作时的小李,有一次上夜班因没有系好安全帽的带子,被胡彬教育了整整两个小时,接受教训的小李从此将安全牢牢地记在心上,吃苦、肯干、上进,第二年就因为工作突出被提为副班长,他专门去找胡彬,真诚地说:“当时您教育我的两个小时,对我的触动和影响很大,非常感谢您为我上了这重要的一课。”
时间久了,职工们也都了解了胡彬的为人和良苦用心,对他很是尊重。有人和他开玩笑说:“胡师傅,好久都没见你小题大做了。”他笑笑:“那好办,只要你给我机会,我就会给你小题大做。”
“不放心”也是抓安全的原则
“一名合格的职工就要抱着对任何事都不放心的原则,只有处处留意安全,关键时候才能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隐患问题。”很多事胡彬自己不去检查一遍,心里就不踏实。
有一次夜班下班后,胡彬吃完饭回到宿舍准备睡觉,突然感觉有点什么忘了似的,想了半天才记起原来是在工作时,将一把扳手放到支架上忘了拿。当时正在进行支架安装,他生怕下一个生产班有职工在搬支架时扳手掉下来会砸到人,于是赶紧换衣服下井去找,由于发现及时,幸好没出什么事。这件事让胡彬深深自责,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个安全隐患,就有可能会造成事故。从那以后,胡彬每次下班前总是仔细地检查现场,有时要晚一两个小时才走,这也养成了他对安全“不放心”的习惯。
在井下作业时,有人会以减少安全确认程序、降低工作标准来偷懒省事走捷径,而只要胡彬在现场,总是一边带着干,一边反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,安全确认的程序一个都不能少,久而久之,工友的操作行为也被“规范”成了习惯,偷懒省事的现象逐渐销声匿迹了。
上班的时候,胡彬的嘴总是“不闲着”,走到哪说到哪,看似一些絮叨多余的话,其实句句是关爱、是提醒。他认为有时在安全上多提醒一句、多唠叨一遍、多强调一点,就可以提高大家的警觉性,从而避免误操作和“三违”行为的发生。
胡彬所在的班主要从事皮带维修,设备多、战线长,隐患排查成了他每班的主要工作,从一部皮带机头到三部皮带机尾,每一个托辊、每一根架杆都不放过,为了统筹兼顾,每个作业点他都要跑几趟,长此以往,练就了他一双“飞毛腿”,查出隐患,立即整改,绝不让隐患隔班、过夜。
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。20多年来,胡彬先后多次荣获矿先进个人、优秀岗位能手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、本质安全员工等称号,这些荣誉既是对他的褒奖,更是他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。